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对无人机等产品开展监督抽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4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今年将对无人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头盔等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会议强调,2024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其中包括制定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研究推进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风险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定实施2024年抽查计划,对无人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头盔等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多条关于无人机的管理办法和条例。2023年年底,市场监管总局依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标准最新发布实施情况,修订了无人机、电动汽车充电桩、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3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于产品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无人机主要检验项目有:电子围栏、机体结构、整机跌落、感知和避让等。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检验项目有:充电连接控制时序、非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或停止、接触电流等。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主要检验项目有:材料阻燃性能、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连接强度等。   2023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就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召回管理相关工作发布公告。公告表示,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进口商对其产品安全负责,确认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实施召回,不得隐瞒缺陷,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产品,通知其他经营者停止经营。   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召回工作。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召回工作。省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可能存在足以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影响范围较大的缺陷的,可以直接组织缺陷调查。确认产品存在缺陷但生产者、进口商未实施召回的,由市场监管总局责令其实施召回。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俄罗斯新一代重型无人机即将量产

  据外媒消息报道,近日,俄罗斯研制的S-70“猎人”重型无人机已进入测试的收尾阶段,今年下半年将在新西伯利亚州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投入量产。该州副州长谢尔盖·肖姆卡透露了这一消息。   “猎人”是最令世人期待的新型无人机之一。它将使用与第五代战机苏-57配套的武器,还能与苏-57结伴作战。根据最初计划,“猎人”的研制将持续到2025年,但俄国防部2020年要求有关单位加快研制进度。   2023年8月,有报道称,“猎人”的测试工作将于2024年前结束,俄还计划根据某份合同出口数十架该型无人机。   1月10日,俄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称,俄海军航空兵计划接收“遛蹄马”和“猎人”无人机。   军事专家德米特里·博尔坚科夫认为,“猎人”无人机将成为俄海军的得力帮手。   他说:“苏联时期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装备了这种级别的飞机,即远程侦察机。它们主要在大洋上空飞行,研究特定水域并监视敌国海军的出没和动向。该级别的飞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不存在了。如果现在能恢复这种侦察能力,将是一件好事。那样就不用等到卫星飞临这一区域的上空了,派无人机就够了,后者可飞往预定区域并监视潜在敌人的活动。”   “猎人”是一种可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的亚音速重型无人轰炸机。它采用飞翼布局,重约20吨,翼展19米,长14米,机身结构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武器内置于腹舱内,整机雷达反射面很小。   俄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表示,“猎人”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系统,能独自、编组或与有人驾驶飞机配合完成多种任务。   得益于其拥有的隐形技术,“猎人”能撕开敌方防空系统并在有人驾驶飞机可能面临过高风险的情况下开展行动,并以此为普通战机进入战场开辟通道。   军事专家维克托·穆拉霍夫斯基认为,“猎人”的优势在于,即便它被击落也不会造成飞行员损失,同时其性能可媲美有人驾驶的飞机。   穆拉霍夫斯基说:“可派它执行普通无人机无法胜任的各种危险任务。这是与苏-57战机同步研发的首个同类项目。”   “猎人”曾与苏-57一道接受测试。两种飞机可相互传输信息,以完成在飞行中分配目标、保持彼此间距和进行机动以规避导弹等操作。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深圳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启用仪式在深圳市血液中心举行,这也是全国首个空中“送血”平台。  由深圳市血液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共同开发打造的全国首个“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充分利用5G大带宽优势,结合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分析等技术,全过程实现高清视频以及冷链温度实时回传,使周围环境可视、温度可知,确保血液冷链的安全性。同时,血液发放、航线信息、飞行状态、应急调度、医院接收等运输全过程实现智能化闭环管控。实现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化、一体化的开放式空港管理,并对所有准入的无人机血液运输公司进行智能管控。通过智能化血液空港平台建设,健全无人机常态化血液运输网络,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空地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可实现紧急情况下的5G+无人机血液运输应急调度。  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陈世胜介绍,双方自主研发的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将供血流程、航线信息、医院供给情况等信息全面系统性整合,做到有机闭环,有效解决定点医疗机构日常血液运输需求与紧急用血的难题。  深圳市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宁理表示,当天正式启用全国首个“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即将新增4条航线,后期还将覆盖更多医疗机构,通过规模化推广应用,开展常态化无人机血液运输。   据悉,该平台从2023年8月21日试运行开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计飞行203架次,运输血液重量总计434kg,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各类血液制品2037单位和血小板122治疗量,并通过无人机将罗湖区人民医院血液运输时长由60分钟大幅缩减至9分钟,成功救治1名脾破裂大出血手术患者。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无人机技术在全球加速扩散,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获得了性价比极高的空对地精确打击手段。   在去年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的无人机“蜂群”飞临亚美尼亚阵地上空,S-300防空系统、BM-30远程火箭炮等高技术装备来不及反应就被摧毁。   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蜂群”面前,习惯了“一对一”的常规防空系统无法应对。拿什么抗衡成群结队的无人机?美国科研人员给出的答案是无人机本身,准确地说,是搭载了微波武器的无人机。   用“电波风暴”实现大范围杀伤   据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网站披露,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的科特兰空军基地展示了研发中的“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THOR)及其控制系统。THOR是一种高能微波定向能武器,专门破坏无人机的电子设备,而且能在范围较广的空域内起效,非常适合对付无人机“蜂群”。整套系统安放在长约6.1米的集装箱中,可以装进军用运输机的货舱,只需两人即可组装并部署。   美国陆军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RCCTO)总监尼尔·瑟古德在观摩时表示:“定向能武器将以多种方式提供分层防御,抵御未来威胁。”“高能激光每次可以摧毁一个目标,而高能微波可以摧毁一片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原型机的研制工作已迅速展开……期待继续发展这方面的作战能力来保护我们的士兵。”   目前,THOR系统的原型机正在接受认证,并通过小范围演示征求用户意见。该项目面临设计、制造和测试方面的多重挑战,但其能在远距离同时与多个目标交战的特性,对遭受无人机“蜂群”威胁的用户来说极具吸引力。高功率微波是化解这类挑战的首选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安波·安德森解释说:“这套系统能输出强大的电波风暴,其作用范围比炮弹更大,而且无声无息、瞬时起效。”   今后一段时期,RCCTO将继续支持美国陆军,后者设想在2024财年前向排一级单位提供“间接火力保护能力”(IFPC)计划规定的高功率微波系统。同时,美国陆军有望得到IFPC框架下的另一款“撒手锏”——高能激光武器的雏形,这款定向能武器将使用300千瓦级激光,以类似“固定炮台”的模式展开防御。   以一敌多,改变防空作战模式   据美国“突破防务”网站报道,针对地面部署的反无人机武器灵活性不足的缺点,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微波武器搬上了天。这种配有高功率微波(HPM)设备的无人机被称为“移动无线电频率集成无人机系统抑制器”(MoRFIUS),擅长“以一敌多”,让来袭无人机“蜂群”变成“没头苍蝇”。   MoRFIUS自身也是一种微型无人机,可以安装在直径6英寸(约152毫米)的发射管内重复使用,系统总重量不到14公斤,具备超过4小时的续航能力,持续飞行距离达440公里。它可以连接到地面站,由车辆或飞机投放。   搜寻器和HPM系统安装在无人机前部,该系统发射的微波能损坏甚至熔化敌方无人机的电路,高效毁伤目标。借助定向天线,系统在最佳距离将微波集中到目标上,将所需的功率和时间减到最小,从而节省能量,换取尽可能多的攻击次数。峰值功率越高,摧毁目标所需时间越短,交战对象数量则取决于目标类型和交战距离。   根据用户偏好,MoRFIUS能以半自动或自动模式运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与火控部门主管布莱恩·邓恩说:“我们专注于如何应对无人机群……机载高能微波能让反无人机作战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他强调,MoRFIUS的突出优势在于它不受单点故障的影响。常规微波武器出现故障后就无法实施拦截,而MoRFIUS可以分散部署到多个平台上,即使部分设备失效,剩余的平台也可以继续作战。该公司称,这套解决方案能在大规模来袭的无人机散开前打入“蜂群”内部,在“蜂群”中发起多轮攻击,抢在敌机逼近高价值目标前尽可能多地击落它们。   当被问及微型无人机能否携带足够的能源以支持持续的微波轰击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机载微波武器的威力优于地面系统。分析认为,MoRFIUS无人机可以径直飞到目标跟前,在近距离用微波实施照射。反观地面微波武器系统,其往往由于发射距离较长而损耗更多能量,也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   《欧洲防务评论》杂志网站评论说,尽管小微型无人机很难被雷达捕捉,微波武器仍需严格遵循“检测-识别-摧毁”三阶段交战程序。MoRFIUS系统的关键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击毁复数目标,使敌方无人机远离友军的车辆、建筑及人员。   推动这场“反无人机军备竞赛”的主要因素是,民用和军用领域大量涌现出廉价的“蜂群”式无人机,其实战价值有了巨大增长。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反无人机战略负责人贝卡·施瓦茨指出,商业和体育活动上,无人机群的壮观演出发出了警告:廉价无人机迅速普及,意味着非常规对手也可以使用它们;就算是民用技术,对恐怖分子或敌对国家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由于无人机的发展受快节奏的市场驱动,各国政府的对策很难跟上商业化创新的步伐。用微波武器对付无人机,至少在数年内不至于落后。   眼下,MoRFIUS已获得美国国防部的认证,与其他防空系统进行联合调试。美国陆军将分四步对原型机加以评估,士兵将在真实环境下操作系统,并提供关于系统本身和培训材料的反馈。该项目距实际装备还有一段时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称,MoRFIUS自2018年以来陆续开展了15项测试,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演示更多功能。   以上文章来源于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1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2023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达3500亿元,同比增长6%。无人机载货实现规模化运行,全年载货无人机飞行突破60万架次,规模居全国第一。   202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的意见》,深圳获批建设融合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8亿吨,同比增长5.22%,集装箱单箱平均货值增长约6%,集装箱重箱吞吐量超1870万标箱,同比增长1%。全年深圳港累计开通组合港10个、内陆港2个,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和全省七大关区组合港全覆盖,深圳港水水中转集疏运比例提升至29%。2023年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出口量快速增长、屡创新高,深圳汽车海运出口取得跨越式增长。深圳港全年汽车海运出口超7万辆,同比增长350%,其中小漠港出口汽车突破2万辆,华南汽车外贸滚装主枢纽港雏形初现。此外,深圳港在2023年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双碳成绩单”——LNG接卸量超1320万吨,同比增长9.2%,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空港方面,深圳机场航班量、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取得新突破。2023年,深圳机场航班量超39万架次,同比增长66.7%,货邮吞吐量达160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空运跨境电商业务量同比增长八成,新开及加密列日、圣保罗、巴黎、阿什哈巴德、墨西哥城等15条国际货运航线,全货机通航点达59个,创历史新高。   深圳积极拓展中欧班列,2023年,中欧班列(深圳)共开行188列,发运货物13万吨、货值46亿元,新增搭载班列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1140家;新增开行深圳-喀什班列,参与搭建“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3年全市新增市外运营物流仓储面积约78万平方米、市内高标仓面积约42万平方米;外环高速三期、鹏坝通道、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先行段、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惠盐高速改扩建、深汕西高速改扩建、盐田港东作业区、机场三跑道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05亿元,同比增长12.24%。   在业务模式创新拓展方面,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3年,深圳无人机载货实现规模化运行。全年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并启动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2023年年末,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做大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对在深圳开通低空物流配送新航线(起点或终点至少一个在深圳市内)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奖励。此外,2023年,深圳启动“地铁+物流”新模式,利用地铁送快递,日均业务量达3000票;拓展“高铁+物流”业务,全年总货运量预计近1万吨。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兵团警界”官方公众号,近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对王某未经审批在管制空域放飞无人机,依照相关规定处以行政罚款。这也是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后,首例有关无人机“黑飞”行为的行政罚单。   据悉,2024 年 1 月 5 日 17 时许,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巡逻组在日常巡逻时发现 1 架无人机在某小区上方超高飞行。民警立即联系幸福路派出所辖区民警一同前往核查,最终在小区楼顶发现“黑飞”行为嫌疑人王某。   经现场民警检查其飞行器和飞行记录发现,王某使用无人机未按要求进行实名登记且飞行高度超过高度要求。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按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对王某做出责令停止飞行,立即改正并处以罚款 500 元的行政处罚。   目前《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正式实施,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下,微型无人机适飞高度不超过 50 米,轻、小型无人机适飞高度不超过 120 米。此外,无人机飞手还应登录民航部门官网为所属无人机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并将登记后生成的二维码打印粘贴在无人机机身显眼处。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