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人苏广林今年63岁,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谈吐斯文。他有个很“烧钱”的爱好——玩无人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购买配件组装航模。随着科技的进步,2010年后,他开始购买无人机航拍,退休后,更是携带无人机到处拍美景。
  资深玩家 见证无人机更新迭代
  苏广林说,玩无人机的爱好,源于他儿时的梦想。“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我记事起就对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感兴趣,但那时没有条件,只能看一些航空知识类的书刊,折纸飞机玩。”
  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后,苏广林花费几十元“巨资”,购买了第一架“无人机”,“那是一个泡沫板机身的无线电遥控小飞机,准确说法应该叫航模,几乎花了一个月的工资”。
  从此,每月工资除了生活日常开支,苏广林便攒下钱用来购买航模。在他的仓库里,记者见到了十多架各式各样的固定翼航模、自己组装的多旋翼无人机以及2010年后发展起来的几代多旋翼无人机。
  2020年退休后,苏广林的时间更加充裕,经常与志同道合的“飞友”探讨飞行技巧,分享操作心得。
  迎难而上 享受探索未知的喜悦
  苏广林与妻子钟秋萍都是普通职工,而玩无人机这项爱好很“烧钱”,妻子曾提出过反对意见,但后来见他如此痴迷,就转变了态度。“她从来不买护肤品和化妆品,也不买名牌服饰,只要求我不抽烟、不喝酒,一点点省下钱来支持我。这个爱好能坚持这么多年,爱人的支持功不可没。”
  在没有网购的年代,苏广林主要通过航空知识刊物中的夹缝广告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航模。有时零件难寻,还得求助“模友”辗转采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一群“模友”就聚在一起,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断根据飞机的设计结构选择合适的电机、电池以及飞行控制器,尽可能减少‘炸机’的情况。钟秋萍打趣道:“他有时一钻研就是一整天,叫他吃饭也听不见。”
  航模驰骋于蓝天,苏广林看得出神,也想从鸟瞰的视角一览广袤大地。为此,他决定自己动手改装:将卡片相机固定在航模底部,起飞前设置好定时拍照功能。“拍出的照片大部分歪七竖八,要得到一张还算满意的照片需要几十、上百次的尝试。”苏广林说。
  后来,市面上有了具备拍摄功能的无人机,苏广林紧跟潮流,购买了几代产品。退休后,他带着无人机边玩边拍,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感觉非常惬意。
  精力充沛 好心态让他活力四射
  苏广林坦言,他通过玩无人机结识了许多年轻的“飞友”,大家经常结伴出游,切磋无人机操作技术,其乐融融。在青春朝气的感染下,他也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老人。
  钟秋萍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练习,苏广林的无人机操作技术行云流水。“每每记录下我们快乐的游玩时光,大片感满满,大家都不亦乐乎。而且他就像一个老男孩,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年轻人都爱和他玩。”钟秋萍说。
  如今,63岁的苏广林手不抖、眼不花,还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衣服。“家里的电器都是我修的,这也算是多年玩无人机的一大收获,动手能力极强。”
  “无人机让我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我将自己航拍的画面加以配乐制作了一个个短视频,得到了网友的好评点赞。”苏广林说,“有人说退休后60岁至70岁是黄金十年,到了70岁以后,只要身体依旧健康,我就会继续‘飞’下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